→ 新闻资讯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慈善情暖江城

    已筹款:¥12290594.39
  • ​一个都不该少

    已筹款:¥2751302.92

探寻宁夏公益慈善的“生态密码”

2022-03-16 10:35

来源:南都公益基金会

文章来源:南都公益基金会 


2019年,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南都基金会与广州公益慈善书院合作“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公益转型研究项目”,拟通过定量、定性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梳理四十年中国公益慈善尤其是公民公益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在的机制、实践逻辑,更进一步地探究公益慈善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未来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发和建议。

2019-2020年,项目团队针对全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北、西南、中部六大片区14个典型城市开展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工作,并进行了关键人物访谈、组织调研等;收集了全国与各地与公益慈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制了中国公益慈善大事年表;同时对中国个体和家庭捐助和志愿服务行动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

我们将通过系列文章分享项目产出成果,敬请关注。本文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公益转型研究项目》宁夏地区分报告摘编,作者为宁夏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景燕春。由于深度贫困人口占比较大,宁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公益事业呈现反贫困驱动、政府主导的总体特征。


宁夏地处西北腹地,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汇之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影响。天下黄河富宁夏,但流经宁夏的黄河只是眷顾了银川平原一带,造就了富庶的塞上鱼米之乡。而银川平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西海固地区,曾是苦瘠甲天下之地,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之一,早在1972年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划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正因为其深度贫困,这里也被誉为是慈善事业的“洼地”。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国家的脱贫攻坚的大型工程、国际援助项目、民间公益组织和公益行动都聚焦在反贫困的行动中。

改革开放四十年宁夏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历程,正是在特定的社会境遇、时代场景、文化沃土和地域特点之上发展起来,是一部国家力量高度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生态改善、现代治理等诸多因素交织的复杂图景。


公益慈善行为

西北人的慷慨耿直与回族的慈善传统使得普通人的公益慈善行为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1)回族群众的斋月捐。伊斯兰教义规定,每个有一定收入的穆斯林在斋月结束之前都要施散斋月捐,捐给古兰经教义中规定的八种人。虽然迄今为止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但斋月捐显然是宁夏作为回族聚居区一种独特的个人慈善捐赠的景观。

(2)民间助学行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宁夏的贫困学生和女童教育问题显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普惠教育、大型基金会的助学项目之外,在民间还有许多以个人方式开展的助学行动。例如,在自家的小院里先后收住409名贫困学生的回族女干部丁晓莲(1993-2003);创办“女童之家”,向贫困女娃艰辛的求学路上播撒着温情,救助了五百余名贫困女童的回族母亲马志英(1997-2005)。

(3)服务社区的志愿行动。个人的公益慈善行为不仅帮助他人,也进入到服务社区的层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兰花,她从退休之后开始带领“兰花热心小组”服务社区,至今发展成为“兰花志愿服务之家”,引领了吴忠这座城市的志愿服务,5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而“拇指作家”马慧娟于2018年在自己村里成立了“泥土书香读书社”,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通过学习知识获得更好的生活。

(4)学雷锋志愿行动。在银川周边,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了由市民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这些发起人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户外爱好者、也有一些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形成了一支活跃的民间志愿服务的力量。

(5)海外华人华侨在宁夏的慈善行动。在希望工程的推动和全国侨务系统公益慈善工程的引导之下,一些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捐赠也从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宁夏,与东南沿海侨乡的移民慈善的丰富图景不同,这些捐赠主要都集中在教育公益领域。

(6)青年公益的崛起。在2010之后,宁夏公益慈善领域开始涌现出风格迥异的公益慈善行动。其中以C公益为代表,用更炫、更酷、更好玩的方式,希望带领本地青年开拓眼界、培养青年领导力;而在全国各地的公益慈善领域里成长起来的公益人返乡,也带来了宁夏本土公益慈善格局的变化。


公益慈善组织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截至2019年12月底,宁夏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5901家,其中:社会团体336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460家,基金会75家,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社会组织有40家。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四条脉络来梳理。

国字头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进驻。改革开放之初,宁夏本地尚无组织化的公益慈善力量,主要是国家头的基金会和全国性的大型公益慈善项目进驻,构成了这一时期宁夏公益慈善事业的主体力量。先后进驻的公益慈善组织和大型项目有:宋庆龄基金会、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春蕾计划、微笑列车等。在这些国字头的公益慈善组织和项目的带动和影响之下,1995年宁夏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996年宁夏慈善总会成立,官办的慈善组织才开始发展。

国际援助项目、国际NGO与宁夏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国际援助项目在宁夏近三十年,主要集中在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扬黄农业灌溉工程方面。伴随着国际援助项目和国际NGO进入宁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爱德基金会在盐池县开展的小额贷款项目以及世界宣明会在宁夏西吉县开展的扶贫发展项目。

国际援助项目和国际NGO的到来也催生了宁夏第一批民间公益组织。1999年在爱德基金会、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由龙治普发起成立了宁夏第一个以扶贫和环境改造为宗旨的NGO组织——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发展中心,2002年更名为“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CEPA),2003年完成登记注册。在此脉络之下,由爱德基金会的小额信贷项目孵化并最终独立注册“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2009),也是全国第一家获得金融业经营牌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本土慈善基金会的发展。2010年之后,宁夏本地的非公募基金会得到了较大地发展。一些有经济实力、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社会贤达陆续建立基金会,成为宁夏公益慈善领域中的重要力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1年注册成立的燕宝基金会,聚焦教育扶贫,以全覆盖的方式资助宁夏的贫困学生,迄今已累计捐资22.83亿元,资助22.29万名学生。但这些基金会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执行性基金会的特征,倾向于自主设计和执行项目,鲜少资助行业或公益组织开展服务。

社工机构的蓬勃发展。2010年之后,随着社会工作在全国的发展,宁夏的社会工作也开始起步。在高校人才培养先行和政府政策引领之下,2011年开始陆续注册成立社工机构。

截至2020年末,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08个,行业协会1个,服务领域涵盖儿童、青少年、养老服务、心理健康、社区矫正等十多个领域。拥有各类社会工作人才总数11955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2752人,占社会工作人才比例23.1%,其中高级社会工作师2人、社会工作师68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063人。宁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银川能源学院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工作硕士和本科专业,每年培养社会工作本科人才150余名,硕士人才30余名。


公益政策

宁夏在公益慈善领域的政策创新,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黄河善谷(2010-2020)”十年规划。规划发起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回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百万移民安置和发展的问题,试图将产业经济和慈善事业相结合,招商引善,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动力,以解决社会问题。

该规划是由自治区政府主导、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充分调动资源积极配合的一揽子工程。为了配合黄河善谷规划的推进,从2011年以来进行了 一系列的政策创新。2011年11月,继江苏之后,宁夏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关于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的地区。

2014年7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和自治区文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慈善城市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全国慈善城市创建成为宁夏各级政府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又一个重要推手。2015年8月16日第三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全国109个县级以上城市进入“中国城市公益慈善百强榜”,宁夏5个地级市全部入榜,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慈善城市省域全覆盖的省区。随后连续几年创建慈善城市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弘扬和发展公益慈善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公益慈善氛围。


小结


综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宁夏公益慈善事业具有以下特征:

1)反贫困驱动,政府主导。宁夏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反贫困、脱贫攻坚的大的政策背景下开展。无论是国际援助资金和项目的引入还是国字头基金会的项目切入,包括国际组织的进入,都是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之下开展的,并且早期很多公益慈善项目都是由政府部门在推动。

2)本地民间公益慈善组织出现较晚并且发展缓慢。

3)公益慈善事业的服务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扶贫济困、助学助老、大病救助、社区照顾这些传统领域,环保、平权、性别议题等现代公益还未成势。

4)公益基金会初具规模,但缺乏资助视角,未能形成支持本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5)公益慈善从业人员专业性有待提升,能力建设资源和水平均显不足。


武汉市慈善总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105号3楼
电话:027-85729696 传真:027-85729696邮编:430015
法律顾问:武汉市易斯创律师事务所 周亚平
鄂ICP备1300137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16号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