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30 15:21
来源:取水楼社区
文章来源:取水楼社区
通讯员:宋滢
近日,取水楼社区的一场邻里摩擦,在善意与包容的催化下,悄然绽放出温暖的光。因公共通道停车引发的采光之争,不仅未演变成难以化解的积怨,反而成为一剂促进邻里理解、凝聚社区温度的“情感黏合剂”。更令人动容的是,双方协商一致的100元补偿款,最终化作一缕微光,汇入社区慈善基金,让一场“堵心事”升华为一段“暖心事”。
事情发生在中英宿舍某单元。103室的周师傅为图方便,常将车停在单元楼旁的公共通道,恰巧正对104室戚爹爹家的窗户。车辆体型不小,一停便是大半天,室内采光被遮挡得严严实实,有时白天也需开灯。戚爹爹多次与周师傅沟通,希望他将车移至指定停车区,但周师傅起初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临时停放”。几次沟通未果,邻里关系逐渐紧绷,见面不再打招呼,矛盾悄然堆积。直到一次争执中,戚爹爹情绪激动不慎摔倒,引发邻里纠纷。

社区书记得知后,并未简单调解,而是采取“分步沟通、情感疏导”的方式:一方面向周师傅耐心讲解公共通道停车的安全隐患与社区规范,另一方面也倾听戚爹爹的困扰,安抚其情绪。随后,双方被邀请至社区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周师傅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诚恳道歉,并主动提出补偿100元,表达歉意与关心。戚爹爹也坦言自己情绪有些激动,邻里之间应以和为贵。双方在社区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达成和解。令人感动的是,关于这100元补偿,两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不如捐给社区慈善基金,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笔小小的善款,不再只是个人之间的补偿,而成为社区共建、邻里共情的一粒“种子”。它象征着从“争一寸光”到“共点一盏灯”的转变,也映照出社区居民从“独善其身”到“共善其群”的精神升华。
这场纠纷的化解,不仅修复了一度紧张的邻里关系,更在社区中播下了“互助共融”的种子。取水楼社区也希望借此契机,推动更多居民以善意化解矛盾、以行动传递温暖,让“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社区治理中焕发新的生机。
由于网站流量大,实时数据加载慢,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