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慈善情暖江城

    已筹款:¥12409192.21
  • 一个都不该少

    已筹款:¥2915918.26

《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研究》发布

2025-11-10 15:48

来源:慈善公益报


文章来源:慈善公益报

 

下载 (2).jpg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研究》。该书基于全国多地民政部门调研,慈善组织、互联网平台等慈善参与主体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慈善事业制度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提供了重要学术支撑与实践指引。

 

下载.jpg


《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已构建起集领导、法律、协同、动员、监督制度于一体的慈善事业制度体系。

在领导制度层面,形成了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有机统一的治理格局,党组织在慈善组织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在法律制度层面,以民法典和慈善法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为支撑的多层次法律体系基本成型。在协同制度层面,党政协同、央地协同、政社协同机制逐步健全,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等地方实践创新,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慈善事业提供了有益经验。在监督制度层面,国家机关监督、组织化社会力量监督、个体化社会力量监督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在动员制度层面,国家机关动员、社会组织动员、公众自发参与的多元动员格局逐步形成,全社会慈善参与热情持续提升。

下载 (1).jpg

《中国式现代化慈善事业的制度体系研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慈善事业制度体系优化建议:一是构建一核多元的领导制度,通过净化生态与个体吸纳、激活思想引领功能、强化组织党建提升领导效能。二是构建复合型法律制度,确保慈善法及其配套制度体系的完整性,推动社会组织专门立法,并优化支持性政策体系。三是建立以政带社的协同制度,明确“党引政从”的党政协同模式,通过建立慈善委员会优化央地协同,培育慈善行业组织强化政社协同。四是创新表彰型动员制度,通过优化荣誉表彰体系、打造典范评选机制、培育慈善文化,推动全民慈善参与。五是建设数字化监督制度,搭建国家层面数字化监督系统,提升组织化社会监督合法性,运用数字技术构建全民监督格局。

 

武汉市慈善总会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105号3楼
电话:027-85729696 传真:027-85729696邮编:430015
法律顾问:武汉市易斯创律师事务所 周亚平
鄂ICP备1300137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316号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