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16:26
来源:益言益行
文章来源:益言益行
近日,民政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七部门首次以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形式,共同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展示上海市、江苏省、贵州省、四川省、山东省慈善文化“五进”的实践成果,期待汇聚更多与善同行的力量。
上海:慈善文化进机关提升党员干部慈善意识
▲上海市民政局在市政府机关食堂举办以慈善为主题的慈善市集。 供图/上海市民政局
在机关内部率先增强慈善意识。上海市民政局把慈善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安排局机关处室和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上海慈善周活动。局机关青年积极报名,在上海慈善周期间做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体验慈善文化氛围,增进慈善理念认同。局党组安排专题学习会,围绕慈善法贯彻落实进行学习研讨,组织工作人员赴慈善超市参观、体验,感受社区慈善事业在上海的发展,感受网红慈善超市的魅力。机关团员青年组成调研组,对慈善超市运营情况开展调研,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市民政局召开专题报告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石宏作学习贯彻慈善法专题报告,深入浅出地解读新修改的慈善法,增强了机关干部的法治意识,促使其把依法治善、依法行善的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工作中。
举办主题慈善市集。上海市民政局在市政府机关食堂大厅举办慈善法主题慈善市集,开展市集义卖和慈善法知识趣味竞答游戏,让机关干部沉浸式体验慈善、参与慈善。活动邀请了上海聚善慈善超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慈善超市、浦东新区唐镇善唐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等14家单位参与义卖。市集当天义卖所得的10%捐赠给上海市儿童福利基金会,用于帮助孤独症儿童。活动现场设置了慈善法宣传展板,通过慈善法知识问答、幸运转盘抽奖等互动方式,宣传普及慈善法治理念,增加活动趣味性,吸引了广大机关干部参与,取得很好的普法和文化传播效果。(赵宇)
江苏:慈善文化进企业鼓励企业和企业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江苏省南通市张骞企业家学院外景。 供图/江苏省民政厅
算好“两本账”,增强自觉性。江苏在推进慈善文化进企业的过程中,算好慈善事业发展和企业发展“两本账”。对于慈善事业发展来讲,慈善文化进企业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慈善、参与慈善,壮大慈善力量;对于企业来讲,慈善文化进企业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推进慈善文化进企业,增强了企业将慈善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自觉性。例如,海澜之家将慈善事业纳入企业战略规划,设立社会责任部门,成立公益基金会,实施“多一克温暖”慈善品牌项目,引导广大员工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打好“组合拳”,扎实推进慈善文化进企业。江苏各地加强慈善公园、慈善广场、慈善文化馆(长廊、驿站、展厅)、慈善空间、慈善公益集市、慈善公益街、校园慈善文化角等慈善文化载体建设,建成了南通中华慈善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无锡慈善博物馆和扬州慈善文化园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慈善展馆,全省共有慈善文化宣传阵地近3000个,形成慈善文化进企业的社会导向。全省慈善总会积极搭建公益慈善平台,通过设立慈善救助基金、冠名基金、慈善信托等,推动慈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各类慈善组织积极引导志愿者,持续开展特色慈善项目,不断加大慈善文化进企业的宣传力度。完善激励机制,提升正向引导力。江苏省政府设立两年一届的“江苏慈善奖”,目前已开展七届,表彰“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或单位”“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等。各级政府也通过举办慈善晚会、慈善座谈会等,引导企业将慈善文化融入发展理念。南通市设立了张謇企业家学院,以张謇慈善精神为引领,推动慈善文化“进企业”。(倪华)
贵州:慈善文化进乡村“村BA”刮起慈善风
▲贵州省首届公益“村BA”篮球赛现场。 供图/贵州省民政厅
8月28日至30日,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村BA”球场灯火通明、苗歌悠扬——贵州省第十一届慈善项目推介会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贵州省民政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慈善联合会、黔东南州民政局承办。三天时间里,公益“村BA”篮球赛、公益“村BA”非遗集市义卖、深山公益音乐会轮番登场,少数民族歌舞、非遗技艺、体育赛事与慈善元素巧妙融合,为慈善文化进乡村探索了新路径。
来自9个市(州)、台江县和6个省级慈善组织的16支篮球队,分别对应16个公益项目,每一次投篮、每一次进攻都肩负着为家乡争取公益项目资金、筹集善款的使命。观众可通过抖音平台和腾讯公益平台在线捐赠,实时支持心仪队伍。
与篮球场仅一路之隔,公益“村BA”非遗集市义卖活动现场同样人气爆棚。20个义卖摊位的商品涵盖当地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手工艺品及省内优质农产品、文创产品。所有爱心商家均与主办方签订协议,义卖结束后按约定比例将收益捐赠给指定公益项目,实现文化传承与慈善资金“双丰收”。游客廖女士感慨:“每一次加油、每一笔小额捐赠都能为乡村发展出份力,旅行和消费都有了更深层的善意价值。”
推介会期间,全省慈善工作专题培训同步举行,150余名基层民政干部、社会组织负责人就乡村落地慈善项目展开研讨;深山公益音乐会把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与现代公益理念融为一体,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200万人次,直播收入全部注入“山区儿童音乐教室”项目。参会代表还走进街道老吾老驿站、乡镇老年食堂、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里地名文化展示馆、街道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点调研,为后续设计更贴合乡村需求的公益项目“踩点”“取经”。(施绍根)
四川:慈善文化进社区让善意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街道荷花池社区举办公益市集。 供图/徐剑
以常态化宣讲为基础,让慈善文化深入人心。今年1月,四川省将社区慈善纳入全省基层干部赋能培训班“第一课”。今年8月,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专题调研社区慈善工作,推动基层“关键少数”学习发展社区慈善的重要意义与路径方法。四川省依托1万余个市、县、乡、村四级公益慈善服务站点,将其打造为慈善文化宣传的基层堡垒,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榜样宣传、项目公示活动。
以场景化活动为载体,让慈善文化可感可及。四川省注重将慈善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举办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使慈善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四川省打造“520四川社区慈善开放日”,举办公益市集、徒步悦跑、国风巡游、小红花音乐会等轻松愉快的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成都市连续9年举办“603社区公益慈善主题活动”,通过研讨、分享和实践,营造“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的浓厚氛围。
以本土化项目为引擎,让慈善文化生根发芽。四川省民政厅指导省慈善联合总会打造“蜀慈善邻”特色社区慈善IP,推动实施了一批“小快灵”的社区微项目。这些项目紧密围绕社区居民身边难事,如邻里帮扶、环境微改造等,使慈善成为“家门口的善举”。2024年以来,全省已实施此类微项目3700余个,发动群众捐款捐物65万人次。
以透明化机制为基石,让慈善文化可信可续。四川省依法督促慈善组织公开社区慈善基金和项目信息,推动将慈善资金使用、项目执行等情况纳入村(居)务公开内容,指导基层民政部门联动乡镇(街道)定期开展抽检,探索了公开透明的社区慈善运行机制,确保“善心放心、善款善用”。(万千)
山东:慈善文化进家庭推动公益理念与优良家风有机融合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推出“老济南人讲济南故事”文化导赏活动,通过家庭沉浸式寻访传递慈善关爱。 供图/山东省民政厅
亲子协同,慈善融入日常。济南市创新推出“糖果计划”亲子公益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设计公益糖果包,在家长陪伴下走进商圈为公益筹款。该市在婚姻登记处设立“公益喜糖”捐赠点,让新婚喜悦与慈善行动有机结合,实现了“小家庭”与“大公益”的深度链接。淄博市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主任和骨干志愿者作用,精心策划“亲子义工日”品牌项目,组织家庭结对帮扶孤寡老人,认领社区微花园,提高社区参与度。
文化溯源,慈善可感可触。济南市历下区推出“老济南人讲济南故事”文化导赏活动,精心设计8条富含城市记忆的线路,通过亲子家庭沉浸式寻访,在民俗文化、泉水街巷中传递慈善关爱。2025年暑期开展的42场活动吸引750余组家庭参与,实现了“慈善+文化+家庭”的有机融合。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街道北王社区心连心国学大讲堂将慈善文化融入家庭教育,通过写“善”字、体验非遗传统文化等活动,让孩子带动家庭了解慈善,9年来已服务千余个家庭。
路径创新,幸福与慈善同行。日照市整合婚姻、慈善与福利彩票等多重元素,拓展慈善参与的场景与内涵,东港区依托婚姻登记机关实施“幸福慈善·益+1”慈善项目,在区慈善总会设立“囍基金”,用于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困难家庭救助、儿童帮扶等公益项目。山东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创新探索慈善文化融入家庭的有效路径,组织“爱心妈妈续力行动”,通过入户走访,建立“一户一档”动态档案,为困境儿童提供有温度的精准帮扶,已引导爱心人士与5973名困境儿童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形成了可持续的关爱服务路径。(巩涛 许海军)
来源:节选自《中国社会报》2025年9月5日,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由于网站流量大,实时数据加载慢,请耐心等待